社会统筹基金支付比例
551元至5000元 5001元至10000元 10001元至22000元
职工 退休人员 职工 退休人员 职工 退休人员
75% 80% 80% 85% 90% 95%
2004年冬,县社会保险局,又出台了对职工的高血压、风湿病等五类病进行医疗补助政策。对通过县医院鉴定为五类病的教职工进行补助,规定五类病的医疗费用在1500元范围内,按60%进行补助。
教师退休制度:1956年1月起,学校实行教职工退休制度,教职工男60周岁,女55周岁可退休。
1998年,县政府规定:教职工男工龄满30年或年龄55岁,女工龄25年或年龄50岁就可退休。至2002年自动停止执行。仍执行原标准。实际情况是:教职工男57岁,女53岁就可退休。教师退休政府发给建房费等补助,家住农村教师发给建房费。1983年,徐雪莹老师退休发给建房费600元。后建房费和建房补助费共计3300元。
撰稿:何伟仁
第七章
学校教育经费
第七章 学校教育经费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前的教育经费
清代书院的办学经费来源于官绅民众的捐助,学田的租粮收入与学粮和现金贷放利息。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知县苏泰捐俸买草湖台坝田地,每年获租粮7石有余,嘉庆二年(1797年)知县明福,恩光先后将荒山早地百余亩租给农户耕种,每年租粮150石,每石折钱1200文。用于书院建设。道光二年(1822年)知县,颜廷彦俸银600两,募捐2000多贯,购地建书院,余钱1500贯贷放生息,每年获利180多贯,署理知县许乃谷捐钱100贯,发高生息供书院费用。
民国初期沉国袭清制,学校无固定经费,在学粮和所增粮中开支。民国32年(1943年)甘肃省政府将田赋附加粮改称为“公教粮”用于支付学校经费与教师工资,学校经费和教师工资始有定额,小学教师每人每年小麦2石折300斤。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教育经费
一、财政拨款
中华人民共和同成立后,教育经费主要包括事业费和基本建设费两大类。自1950年起学校教育经费全部由财政拨付。
政府所拨的事业费中包括个人部分(工资、福利等)和公用部分(公务费用、业务费用等)。1963年张掖地区文教卫生局下达《张掖专区教育经费开支的通知》,规定了小学公务费(包括取暖费),每生每学年2元的拨付标准,此标准一直执行到1989年,新的学费标准出台,1989年后,公务费下拨逐渐减少,至20世纪90年代初,实际学校公务费下拨已自行废止,学校公务费用由学校收取的学费等项目予以补充。
历史以来学校上拨教育经费一直在增长,1981年44307.01元,到2004年达1241958元,增长了近2倍,但教育经费的增长大多用于支付教师工资的增长,特别是到20世纪90年代初以后,上拨学校公用部分的经费减少。1961年上拨公用经费2190.64元,1993年只有473.02元,1997年后上拨公用经费实际以停拨,上拨教育经费616112.20元,全部用于支付教职工工资。学校公用经费完全由学校自筹,学校收费项目增多,学生家长负担较重。2005年春,学校执行“一费制”(既按省上规定的标准一次性收取费用,之后不再收费),学校收费大幅度减少,加之1999年到2002年,期间学校基础建设欠款较多,公用经费较紧张,只能勉强维持日常开支。
山丹县东街小学1981——2004年上拨教育经费情况统计表
单位:元
项目
数量
年份 上拨经费
(元) 其中 基建费
个人经费
(元) 占总
% 公用经费
(元) 占总
%
1981 41475.8 2831.3
1982 51839.8 17896.8
1983 50550.6 4701.4
1984 56595.3 4774.4
1985 72341.2 14474.3
1986 88618.1 6081.6
1987 95206.5 15788.1 10000
1988 123547.4 9160.5
1989 198868.9 1858 311000
1990 175356.9 5812
1991 19220.9 8931
1992 236064.3 3836
1993 294090.2 473
1994 443851.4 0
1995 500480.2 0 40000
1996 590682.3 23371
1997 616112.2
1998 580437
1999 626714
2000 731284
2001 876259.1
2002 1262303
2003 1284422
2004 1241958
二、学校基建投资
学校基本建设投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所不同,学校基建投资大致分为几个高峰时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学校处于“先恢复和维持现状,再逐步改造,稳步前进”时期。学校校舍十分破旧,1953年政府投资(投资金额无法考证)修建教室两栋,办公室两栋。
1954年2月11日(农历正月初八)早晨8时,山丹发生了7.3级大地震,除1953年修建新校舍外,其余校舍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坏。1954年4月,政府拨款(数字不详)修建教室8栋,共16个教室,面积1280平方米,修建图书室一座120平方米,办公室一座约120平方米,修建教职工宿舍、厨房、饭厅共36间720平方米,另外还修建了60平方米的露天舞台。这是建国后政府第一次规模较大的基建投资,其后,1963年9月,张掖专区文教科拨款1.9万元,学校在原有教室的东西两头续建教室,并对原山丹农业大学的教室和宿舍进行了改建和维修。
1964年张掖专区文教科又拨款0.6万元,学校维修教室100多平方米。
1965年7月,山丹县文教卫生局分配给学校维修费500元,用于学校围墙维修。
1966年6月,张掖专区文教科调拨教育经费补助1200元,学校全部用于修建和维修。
20世纪70年代,全区教育基本建设投资较少。学校基建经费拨调较少,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学校基础建设投资步入了又一个高峰时期。
1986年6月,山丹县文教卫生局拨给维修费7000元,学校维修围墙300多米。
1987年7月,山丹县教育局拨给基建费10000元,学校维修教室9座。
1989年3月22日,学校部分教室塌陷,在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马驻丹厂矿企业,全县干部职工和全县各界人士共捐款14万元。省地县财政部门共拨款44万元,于1989年6月15日动工修建,1990年5月30日峻工。历时一年修建教学楼一幢,建筑面积1294平方米,修建职工宿舍563平方米,厕所160平方米。这次基建投资规模大牵动了全社会,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教育事业的的关心和支持。其后学校基建投资较少,1995年,山丹县教体局拨款40000元,学校在东北角,旧教学大楼东侧修建办公用房和教室共400平方米。1995年学校集资修建教职工住宅大楼,共投资2569165.44元,建筑面积4346平方米。上级财政部门每套住宅补助9000元。1998年,学校投资163万元,建成有电脑37台的微机教室(后楼旧微机室)。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世纪之交国家对教育投入力度加大,学校基建投资又进入了一个高峰期,1999年学校被确定为“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项目学校”,同年6月,义教工程项目投资200多万元,县政府拨款80多万元,开始兴建教学大楼,教学大数于2000年8月交付使用。新教学大楼建成后,学校又多方筹资,加快了学校绿化、美化的进程,投资185000元在新教学楼东侧修建了20多米的文化长廊;投资29000元建成了假山一座;投资16000元种植了草坪1400多平方米;投资25多万元降低了新旧教学楼间的台地,建成了操场和看台。另外还种植了各种树木近500多棵。大规模的投资建设使学校已改变了过去破旧不堪的面貌,一跃成为花园式学校。
2002年3月学校投资32万多元,购置微机54台,建成了高标准多媒体教室、多功能教室、中心控制室和教师电子备课室,联通了天网、地网和校园网络,达到了“四室三`网”的标准,学校成了张掖地区“信息化花园式学校”。但由于投资规模大,学校也因此负债近172万元。